北京玛泰中 - 工业文化

主页 > 工史博览 >

建国70周年 回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发展

【原创  爱卡汽车 汽车文化 http://www.xcar.com.cn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中,东风汽车公司一直以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及人民对汽车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也迫使中国不得不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东风汽车公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而在这一些浪潮的洗礼中,反而使得东风汽车公司变得越发强大,所以才能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继续大步向前。
 
众所周知,早期东风汽车公司的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其产品线主要以卡车及各类商用车为主,大部分车辆是为了满足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才被制造出来的。但在后来随着国家及汽车市场发展,“第二汽车制造厂”也随之改变,成为了如今被大众所熟知的东风汽车公司。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东风汽车已经成为了国家乃至国际五百强企业之一,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活化石。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东风汽车公司的重要发展节点,感受一个伟大车企的巨变。
不过,二汽虽然成立的也非常早,但过程却异常曲折。从1952年提出建设再到1969年正是建设,期间经历了17年,这一波折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两下三上”。
 
其实,1952年年底,在一汽建设方案确立后,毛主席就做出了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批示。而在1953年至1955年期间里,“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就建厂相关细节,也与苏联专家开始了接触。
196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党组正式向周恩来同志提交报告,建议第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在内地建设一个能生产1-8吨载重汽车的中型汽车生产基地。而后又向党中央及周恩来同志提交了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方案。
 
同年九月,因川汉铁路线修建计划的变更,使得“第二汽车制造厂”选址从湖南转移到了湖北的西北部地区。随后,在筹备处及各方的努力下,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并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1979年下半年,国家财政紧张,而受到影响的国民经济政策也不得不进行调整。因此,国务院也将二汽列为了“停建和缓建”对象。为了不使二汽发展受到阻碍,二汽向国务院提出了“量入为出,自筹资金,续建二汽”的报告,并获得了批准。
同年至1983年的四年时间里,二汽旗下的“东风牌”汽车开始正式对外出口。这一过程中,二汽完成了蜕变。
 
第二汽车制造厂诞生
  1981年4月,以二汽为主体,“东风”系列产品为纽带的基础上,二汽组建了跨部门、跨省区的“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这一改变打破了我国汽车,品牌单一且各自为战的格局。“东风”系列产品便由此展开。
 
1986年时,二汽生产力已经能够达到年产10万辆的水平,超过了当时一汽。不仅如此,二汽旗下的东风系列汽车在国内市场受到了消费者广泛认可,红遍大江南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二汽所生产的军用越野车性能强悍,为战事提供了可靠稳定的帮助,二汽也一战成名。
在此期间,无数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工人队伍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与农民兄弟一起完成了伟大建设。

1993年,东风公司的营业额创了历史最佳,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均超过22万辆,盈利达14.96亿元。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到二十世纪末端,是东风汽车转型的调整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国家经济政策、市场体制转型,东风公司运营状况也出现了危机,在趋势的驱动下,因此,东风公司不得不做出调整。
迈入全新的二十一世纪之后,东风公司在商用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汽车市场中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但即便如此,东风公司还是要面对自己的竞争力不足的薄弱环节,所以在2002年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签署长期全面合作伙伴的协议,双方共投资167亿人民币,成立了股权各为百分之五十的合资公司,生产了全系列的汽车产品。
 
为了实现更加远大的目标和开拓更深层次的市场,双方制定了战略计划,并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并超越原有目标。东风日产旗下车型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中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也表明双方合作无论是形式上还是长远未来规划上都是成功的。
 

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巨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好坏对世界影响都是巨大的。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的财富,相信“二汽”能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体系和发展规划变得更加完善,让旗下所有产品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汽车市场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日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编辑点评:从第二汽车制造厂到如今庞大的东风汽车产业链,不仅是建国70年所取得的硕果,更是时代与经济发展的见证。汽车消费市场的重心已经靠拢中国,在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会不断提升硬实力,开创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另一页篇章。


●免责声明●
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联系邮箱:gongyewenhu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