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玛泰中 - 工业文化

主页 > 工企资讯 >

回乡见闻丨张淑兰:“新常态”

张淑兰/文

过年回乡,初二一大早就接到了堂弟的电话,让我中午带着父母到家乡县城的饭馆参加亲戚聚会。

座落在城区东街的“黄土情”饭馆,从来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它既没有华丽的装潢也没有炫目的招牌,看起来其貌不扬。然而,当我赶到此地时,竟发现这里的生意是如此火爆,饭馆里面不仅座无虚席,门前还排起了等位的“长龙”。

正月亲戚聚会,是亲人们联络感情的纽带。小辈给长辈盛饭,长辈给小辈夹菜,大家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句地讲着自己的生活变化,就像是召开一次意义非凡的家庭会议。

当提到这家饭馆生意火爆的“新常态”时,堂弟就先说了自己生意上遇到的一些“新常态”。前几年他卖水果时,每每遇到政府开会或者举办活动,总会有人过来预定一些新鲜水果。但是近几年,无论大会小会,公家单位的订单一个也没有,这种“新常态”倒逼着他转变了经营理念。首先,他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了新鲜水果的品种,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他确保水果品质,通过网上预约,提供送货上门,微信支付等服务,他的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很多回头客。堂弟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通过努力,他这个进城的务工者不仅吃穿不愁,还在县城买了楼房,日子过的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堂弟的话音刚落,父亲的总结语就来了。他说堂弟做得对,一个人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信用,做人就要踏踏实实地不能总想着占便宜。接着,父亲又开始向我们“传家风”,但是这次的家风内容却从“与人为善”变成了“勤俭持家”。他说:“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春节节俭,才会年年有余,节俭应当成为年俗。”父亲这句意味深长的“唠叨”,却明确了我家的家风。“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在传承家风家训的道路上,父亲的嘱托一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当轮到堂姐发言时,她却是一脸的愁云。早在十几年前堂姐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女强人”,因为她和丈夫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双双南下打工,没过几年,就腰缠万贯地回到了家乡。小两口不甘平庸,就在我们县城开了一所高级酒店。记得前几年亲戚聚会时,他们总是忙于应酬抽不出身,因为岁末年初历来是各类聚会、宴请的高峰期,许多公家单位要在他们酒店开年会、搞团拜,生意可谓是红火的不得了。可现在,堂姐却愁容满面,她说:“这几年,我们酒店的生意越来越冷清,春节订餐的都是办喜事的,吃饭也是亲朋聚会,而且清廉节俭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顾客们吃完饭后主动要求将剩菜剩饭打包回家。”

“那真是奇怪了,咱们聚会的这个小饭馆跟堂姐的酒店比那环境真是天上地下,可为什么人们都愿意来这里呢?”我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疑问,向堂弟询问起来。

堂弟一边给我们夹菜,一边娓娓道来:“现在人生活压力大,挣钱很辛苦,一般的工薪阶层要是经常鲍鱼海参哪里撑得住。而这个饭馆正好引领餐饮的新风尚,以便宜、量足、地道为标签,既有地方浓郁特色,又有便宜量足的实惠,所以大家都愿意来。”

堂弟这么一说,我仔细把这个包间浏览了一遍。包房不大,除了餐具和桌椅等必备物品,没有多余的摆设和过度的装修,卷帘一拉,自成一方小天地。菜单上除了土鸡、红烧肉、丸子等“硬菜”,还有陕北人爱吃的饸烙、搅团、麻汤饭、烩菜等,这一个个充盈着满满家乡风味的菜品让我不由地感慨一番:“多了平价,少了奢华;多了实惠,少了花哨,一升一降中尽显新春消费新气象啊!”

饭桌上,大家对生活里的“新常态”越说越起劲,一向喜欢拉家常的母亲有点被冷落,她说:“你们今年这是怎么了,大家聚在一起不聊新年的打算,竟聊些廉俭之类的话题,我看咱们今年亲戚聚会也有新常态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自觉地哈哈大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包间里就传出了祝酒贺岁的声音。

风气正,民心安。正月亲戚聚会后,我们就要抖擞精神开始新一年的生活。我们希望春节留下的不光是年味,还有更多的新气象,新风尚,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奋力跑好自己的这一棒,唱好属于我们的追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