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李德生讲述延长油矿勘探的最初岁月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 热度:14572 ℃ 地区:中国

编者按:在新中国建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陕西频道刊发了中科院院士李德生的一段口述,讲述了延长油矿勘探初期的艰难岁月和为中国石油工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本网予以转发,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传承精神,奋力谱写延长石油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8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通过一段口述,回忆起自己从事延长石油勘探事业的经历。

当时我国石油业得发展处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的大背景下,陆路运输线被封锁,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和工业“血液”的石油进口受限,极度匮乏,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抗战救国的进程,石油工人发出“一滴汽油一滴血”的警语,为支援抗战尝试自主钻探石油。

李德生在回忆中说道,“1945年,我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因长期在野外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我和家人难得相聚一次。自1953年元月我调到延长油矿工作后,由于工作相对稳定一些,我就打报告给石油管理总局请求把妻子和女儿从上海调来延长油矿。妻子朱琪昌1946年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来矿前在上海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任外语讲师。接到调令后,她带着4岁的大女儿从上海赶来黄土高原的延长油矿报到,分配在单位的人事科工作,一家人就住在西沟的一眼窑洞内。夫人为延长油矿的技术干部办了两期俄语速成班,每期4个月,其后又为地质队和采油队开办了一期地质培训班,为期3个月。1954年6月5日,夫人即将临产,那时延长油矿还没有职工医院,只有一间医务室。我赶忙去把值班的女医生苏大夫找来窑洞内接生,自己则充当助手烧水铺炕,两人就把女儿平安接生下来,李德生为女儿取名李延,以纪念她在延长油矿出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对老区经济发展的关注,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调集了全国的地质、地球物理、钻井、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多工种全方位支援延长油矿和陕北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1950年6月,燃料工业部在西安成立了西北石油管理局,康世恩担任局长,并组建了陕北石油勘探大队,由副局长张俊兼任大队长。他说:“我要一批干部,从上海抽,从四川抽,从玉门抽,加强陕北的石油勘探。陕北的老百姓养活红军十年,我们要回报,首先把陕北的石油工业发展起来。”于是,从全国各地抽调人员组建了陕北石油勘探大队,下辖六个地质队、一个重力队、一个轻便地震队、三个钻井队(延长、枣园、四郎庙各一个钻井队)。李德生是第二地质队的队长,有五名队员:沈乃菁,他年岁较大;包茨,后来担任四川石油管理局的总工程师;宋四山,后来担任长庆油田研究院的院长;还有王方和测量师陆绳祖。第二地质队的工作范围在“三延”地区(延长线、延安线、延川线),主要工作内容是按照1:5万比例尺对每个地质露头开展石油地质详查并制作地质图。

当李德生一行人到达现场踏勘时,既感到能为革命老区工作而兴奋,又因为全区覆盖着200多米厚的第四纪黄土而感到担心。经过观察和分析,虽然陕北地区覆盖了很厚的黄土,但河流切割的地方都有露头,露出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于是他们当即决定沿着延河、清涧川、洛河及两侧的沟谷一条一条地进行勘测。当时的交通运输工具是适应当地特点的一对小毛驴,用来驮帐篷、厨具、测量仪器等设备。地质队的仪器比较简单,就是测量用的标杆和木桩。调查完全靠步行,中午吃点干粮喝点河水,晚上借老乡的窑洞住宿,在煤油灯下整理当天的资料和绘制图件。工作方法是依靠当时苏联专家所提供的建议进行摸索和推广,逐个地质点进行勘测,每一公里左右定一个“地质点”,每天可完成20-30个地质点,在走过延长2000多条山沟后,通过对延长张家滩页岩、董家河天然裂缝、安沟油苗油砂露头处进行地质构造调查,李德生分析了延长石油的发展趋势,撰写了《陕北三延地区石油地质详查报告》和《陕北地区南-北地层对比报告》,总结了超特低渗“裂缝油田”规律,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查抄。后来通过延长石油重新找回,50年过去了,调查报告失而复得,真是如获珍宝。

1953年元月,康世恩被任命为北京石油管理总局局长,西北石油管理局和陕北石油勘探大队撤消。我被调任延长油矿主任地质师兼地质室主任,主管采油地质工作。地质室主要技人员有曹润伍、刘启发、王学飞、张文昭、宋四山和朱明恭等。由于延长统砂岩岩性致密,多数小产量油井急需增产措施。同年3月,苏联专家克里洛夫斯基到延长油矿,总结并赞成爆炸增产技术。后来,爆炸增产得到快速推广,3月至11月共爆炸油井73口,共128井次,使用炸药13吨,增产原油545吨,占1953年产油量1367吨的40%,在当时恶劣条件下,爆炸增产探索体现了延长油矿职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埋头苦干”的企业精神。

“1954年9月,我接到北京石油管理总局调令,离开延长油矿到玉门矿务局工作。延长油矿派一辆汽车将我从延长送到西安,换乘火车到达兰州,再转乘长途客车到酒泉,李德生9年前曾在这里初次创业,但对夫人朱琪昌和两个孩子却是初次来到这戈壁滩上的石油城。离开延长油矿时,李德生对生活多年的黄土山区和工作相处融洽的员工们依依不舍。当年岁末,当李德生和他的家人得知1954年延长油矿原油产量达到3526吨,为1953年产量的2.6倍消息时,一家人为曾经工作的延长油矿感到无比振奋。”李德生说。

回忆起延长油矿勘探的峥嵘岁月,李德生表示中国石油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大协作带来的有力支援,如钢铁工业、制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石油兄弟单位的支持。谈到对延长石油这段最初勘探开发历史的体会,李德生院士说他有两点体会:

一是制造业要发展。历史上的制造业的局促限定了我们石油工业的发展,早期简陋的勘探开发设备让无数石油界前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今有了一大批自主开发的大型勘探开发设备,压裂车的自主研制、压裂改造的可溶桥塞等前沿技术有待我们去创新、去引领。

二是理论和技术要创新,美国专家抛出的“中国贫油论”没有压垮我们,中国石油人反而开辟陆相生油理论,最终创造了“长庆奇迹”,奠定了陆相生油理论的国际地位;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技术上又是一个“新长征”。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学部李德生院士本人口述,生命地学办公室龚剑明整理)

上一篇:学习贯彻中省“不忘初心 下一篇:延长化建与华陆科技公司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