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玛泰中 - 工业文化

主页 > 工企资讯 >

【一带一路故事】南欧江畔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题意为拜访老朋友家,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我偶然记起这首小诗,源于一次休探亲假归来。当我们乘坐的小船沿着老挝南欧江缓缓地驶向南欧江六级水电站,深入云雾缭绕的雨林腹地时,苍翠的群山环绕下,红瓦白墙的哈果移民村像一幅唯美的水墨画卷一样展现在我眼前。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了诗里的这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原始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族风情,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哈果村的这番光景,大概就是这首诗所描绘的样子。

我们在南欧江六级电站工作的日子,属地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无不诠释着《过故人庄》的诗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老挝妇女Meena家就在依山傍水的哈果移民村里。Meena是南欧江六级电站食堂里的一名帮厨,是我到六级电站工作以后交到的第一位老挝朋友。

我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可“胖嘟嘟”的Meena就不一样了,活泼大方,乐善好施。刚到六级电站第一天就主动与我交好,加我微信,并用她仅会的几个英语单词跟我简单交流。一来二去,我们渐渐地熟络了,Meena开始邀请我们到她家里去做客。

这天正好是Meena的轮休日,她早早地赶回家,嘱咐她的老公到南欧江里去打了几条新鲜的江鱼回来,自己则到鸡舍里挑了一只最肥美的大公鸡,准备“磨刀霍霍向鸡鱼”。Meena这是要做她的拿手菜——冬阴鱼汤和烤土鸡来招待她的中国朋友们。

不一会儿工夫,两个先前还活蹦乱跳的“猎物”已经乖乖躺在盆中等待烹煮。

冬阴鱼汤称得上是老挝的国菜了。在老挝,无论是高档餐厅还是寻常农家,冬阴鱼汤都是必不可少的宴客佳肴。做鱼汤的辅菜品种繁多,老挝人喜食酸辣,柠檬、番茄、小雀辣餐餐必备,老挝盛产的南姜、白菇、香茅草一应俱全。Meena把切好的辅菜佐料和鱼一起放进锅里煮上,约摸二十来分钟,一碗香喷喷的冬阴鱼汤就出锅了。

相对于煮食的冬阴鱼汤来说,烤鸡的工序更为繁复一点,必须提前腌制。捣碎的香茅草混合浓香的咖喱粉,配上几滴鱼露和老挝酱作为底料,再加上盐、味精、蚝油提味,鸡还没上炭火烤呢,我们早已垂涎三尺。

这时,柴火灶上的糯米饭也蒸熟了,Meena把它盛在竹编的小饭篓里端上桌来,并给每位客人开了一瓶老挝啤酒。

纯天然的食材配上Meena出色的烹调手法,这一桌子鸡鱼大餐鲜香四溢,满是老挝特色的田家风味,连同行的六级电站大厨李师傅都要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哈果村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紧邻南欧江,水陆交通条件都好,出行丰沙里省、县城十分便利。

村民们主要从事水稻和橡胶种植,其中橡胶收入占其总收入比例较大。南欧江流域上游地处老挝北部山区,海拔约600米,从中国延伸过来的横断山余脉到了这里依然是高山深壑,密林丛生。这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常年26℃以上的高温,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mm左右,非常适合橡胶生长。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大量集中起来的劳动力,南欧江流域公司在移民村建设初期就因地制宜地规划好了橡胶种植林,并引进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带领新移民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如今,初具规模的橡胶种植和便利的交通也吸引了其他外来投资,云南商人杨老板瞅准商机,在六级电站下游哈撒码头附近开办了一个橡胶加工厂,专门收集哈果村和附近几个村庄的橡胶,简单加工之后再卖到中国。

“每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卖橡胶的日子,因为会有很多钱。”橡胶种植户——Meena的丈夫开心地说着,并自豪地把属于他家的橡胶林指给我们看。

茂密的橡胶林围绕着哈果村,苍青的山峦在村外横卧。若你恰巧乘船经过,定会看到浩渺的南欧江面上,烟波荡漾着山形树影,只须一抬头,劈面就有绿油油的稻田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打开窗户,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除了种植水稻和橡胶,哈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殖鸡、鸭、牛等家禽牲畜,青壮年男子们则喜好捕江鱼。

三杯两盏下肚,大家敞开心扉畅聊往事。Meena告诉我们,以前大家住得分散,串个门要从山脚爬到山腰,“地无三寸平”的哈果村,根本建不了鸡舍猪棚,家禽家畜满山跑,分不清谁家的牛、谁家的鸡。

改变发生在南欧江一期电站开工建设之后。进村路修好了,先进的现代化机械一开进来,三下五除二“造”出几块小平地,规划了崭新的移民村,每家每户都是漂亮的吊脚楼,还配有鸡舍牛棚。巧妇Meena终于有了一片可以大展拳脚的小天地,不再“难为无米之炊”。

“从前老挝通讯条件差,没有天气预报。在江里捕鱼常常遇到河水突然猛涨,我们的小船和渔具都被冲走,几天之后才知道是上游下了暴雨。”聊到从前艰难的捕鱼生活,Meena的丈夫依然心有余悸。

原来,老挝北部是典型的山区性气候,极易发生局部强降雨,而南欧江上游又是出了名的暴雨中心,也难怪信息不灵通的村民会频频遭受诸如此类的灾害了。

“但是,”Meena的丈夫抿了口酒接着说 “自从南欧江五级、六级电站建成之后,村民们搬到移民新村,再也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

如今整个流域遍布着南欧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水文站、雨量站,给老挝政府提供了可靠的水雨情资料。每次有重大的气象预警、电站泄洪或者出库流量加大时,村民们都会提前接到通知,有足够的时间离开危险地带,保证了沿河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谈笑风生间,一大桌的美味已经被消灭殆尽。此时Meena的妹妹从屋里端出一盘火龙果给我们做餐后甜点。

原来,Meena把富余的农产品运出去交易,从省城换回来不少外面的新鲜事物哩,比如她知道的几个英语单词,一辆崭新的小摩托,还有以前从来没吃过的火龙果。

勤劳的Meena家姐妹觉得这果子甚是甘甜,就在屋后的山坡上开垦出一小片荒地,种上了火龙果,还有一些菠萝。现在正是火龙果成熟的季节,Meena的妹妹在家门口支起了一个小摊,叫卖着这些香甜可口的红色小果。

“过两天菠萝成熟了记得过来吃哟,也可以微信或者脸书上call我,我给大家送到电站上去。” Meena开心地说。

是啊,因为中国人在这里修电站的缘故,人口逐渐集中起来,三家老挝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先后在这里装上了数据信号塔。

年轻的姑娘小伙都娴熟地刷着微信和脸书,与现代文明牢牢接轨,不在对外界一无所知。村里有钱人家的小孩都送到乌多姆赛省城的中文学校去学习中文,家长们都觉得,能到中国人建的电站上找一份好工作是家族荣誉。

红彤彤的晚霞慢慢地晕染了整个天空,南欧江越发神秘而静美,两岸的青山像喝醉酒的老翁,沉沉睡去。我们也带着饱餐后的欢愉和意犹未尽踏上了归程。

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一次简单的拜访,让哈果村村民们幸福的笑脸,Meena一家小康生活的点滴,欣欣向荣的村容村貌,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一个南欧江建设者的脑海里。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和哈果村老朋友的聚会还将在来日方长的时光里延续,我们的故事也将在步履坚定的“一带一路”上慢慢展开。

“要让老挝人民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南欧江流域公司总经理宋会红在谈到移民生计工作时的讲话言犹在耳。建设一方电站,造福一方人民,融合一地文化,带动老挝经济,传承老中友谊。南欧江水电人的归属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兴许就是来源于此。


Meena妹妹的水果摊


哈果村小学生


漂亮的移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