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玛泰中 - 工业文化

主页 > 工企资讯 >

李晓玲:石油家风代代传

刘亚萍/文

在七里村采油厂有这样一个大家庭,一家四代28口人都致力于石油事业。四代人的事业接力,不但见证了延长石油的发展史,传承了延长石油“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同时还传承了脚踏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家风家训。这个家庭就是七里村采油厂杨沟联合站李晓玲的家庭。


埋头苦干的第一代


李晓玲的爷爷李思俊,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先后在四郎庙、永坪、青化砭、延长一带进行钻井勘探石油工作,一干就是三十五年,为延长石油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那个年代的延长石油生产条件异常艰苦,工人们要么住在山上破败不堪的土窑洞内,要么住在四面透风的简易棚中,经常缺衣少食。生产条件更是艰苦,由于物资匮乏,钻井等各类设备都很奇缺。比如钻井过程中需要水,李思俊就和工友们一担一担往回挑水,一天下来肩膀又红又肿,腰也直不起来。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时期。为了尽最大努力保护珍贵的石油财产,延长油矿成立了工人支队开展斗争,李思俊就是其中一员。工人支队在敌人来了的时候把生产设备进行转移掩埋,敌人走了以后再把设备挖出来继续生产。在一边生产和一边与敌人斗争的环境中,李思俊磨练出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三十五年的埋头苦干、三十五年的脚踏实地,李思俊赢得了工友们的称赞和领导的认可。1983年李思俊去逝,时任矿长周占旭亲自致悼词,给予他高度评价。

李思俊虽然走了,但他那种爱矿如家、不怕吃苦的精神深深地铭刻在子孙们的心里,使他们从小就对延长石油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并义无反顾地接过石油事业的接力棒,将埋头苦干精神和脚踏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家风家训传承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脚踏实地的第二代


李晓玲的父亲李瑞退休前曾是一名主任工程师。1971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李瑞被分配到油田地质上工作,一干就是38年。作为一名油田技术人员,常年离家、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细数这38年中酸甜苦辣,如果不是石油工人,是无法感同身受。近40载的岁月,李瑞和同事们面对延长油矿开发区域有限、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经常是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夜以继日吃住在井队,寻找新的接替资源,提交的区域储量报告,为延长油矿的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李瑞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做不到的就不要说,说到的必须要做到。30多年来用脚踏实地工作的作风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领导认可。他曾经先后获得过全国油田开发地质先进工作者、延安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延安市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开拓创新的第三代


李晓玲生在油田,长在油田,从小听着马树业、武志忠、董存秀等老一辈艰苦创业的故事长大的。她的生活从小就和石油紧密相连,油井、钻机、压裂、采油这些词汇对她来说,从小就熟知在心。

80年代末,刚刚走出校门的李晓玲接过父辈的旗帜,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

参加工作以来李晓玲一起在七里村采油厂杨家沟联合站化验室工作。作为一名化验老兵,李晓玲不但能熟练运用各种仪器,掌握了专业的操作技能,还经常对青年职工进行传帮带。她和化验室的姐妹们每天取样、化验、采集数据,通过精准地化验,使输油污水等生产岗位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确保了联合站油水质量达标。由于工作踏实肯干、技术过硬,李晓玲被评为化验技师,还多次被油田公司抽调到各采油厂进行技术鉴定。

李晓玲的丈夫穆瑞军也是一名石油工人,结婚二十多年来,他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一心致力于石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还将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


勇往直前的第四代


李晓玲的儿子穆泽清201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就业时,本来他可以有好多种就业选择,但受祖辈、父辈的影响,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延长石油,成为石油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作为一名新时代石油工人,穆泽清在平淡的工作中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依旧传承着“脚踏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家风。

在李晓玲一家四代传承的家风中,处处体现的是脚踏实地做事、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着百年历史的七里村采油厂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李晓玲这样不断传承好家风的家庭才会蒸蒸日上,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