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玛泰中 - 工业文化

主页 > 工企资讯 >

【“三百”行动】不负年岁——写在玻利维亚I63公路项目正式移交之际(图)

      2014年10月24日到2019年5月7日。

      四年七个月,近1700个日夜。

      春夏秋冬轮转了四遍,Sacta河水奔腾而过,洛神花花开又落,道路两旁的甘蔗浓甜的汁液淌了满手,曾经种下的幼苗如今已亭亭如盖……

      在南美,相隔十二个小时,昼夜时节与中国颠倒的玻利维亚,科恰班巴省与圣克鲁斯省交界处,I63公路工程项目上,有一群水电人,在年华流转的每一瞬,将青春化作了烈日下的坚持,将汗水铭刻在了热土的每一寸。

      我行过了山与水,看过阴晴圆缺,如今在这条公路的起点,看它在广阔平原上一往如前,如龙行千里,终于可说得一句:“未忘初心,不负年岁。”

      2014年2月,张会锋(时任职务)来到了玻利维亚。

      那时候,I63公路项目还处在合同谈判期。

     “咱们是三月底签的合同。合同签完之后,由于业主方在路权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发开工令,一直到十月份才下发了开工令,中间有整整半年咱们没办法干活。”与此同时,I63公路项目的合同工期特别紧张,只有24个月,其中还包括两个月的进场期。

     “在项目谈判期间,项目已经在国内进行相关的物资筹备了。直到咱们人员设备都到场了,业主还没有下发开工令。耽误的每一天对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但也正是咱们的人员设备都到场之后,当地媒体给了当地政府很大的压力,才促使他们下发了开工令。”

      然而这仅仅只是I63项目给水电人的一个下马威——由于路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开工令的下发并不意味着工程的正式开始。没有路权,不能进行项目的主体施工,只能做一些零散的小活。面对这样的情况,水电人没有退缩,更没有束手就擒。大家积极应对,寻找解决的方式。

     “那时候我们坚持向业主进行索赔,给他们发索赔函,每个月发一封,月月不断。”

      坚持和努力不会被辜负。

      连续七封索赔函,七个月的坚持和等待,业主单位终于坐不住了,向中国水电伸出了真正的橄榄枝。

     “我们和业主单位坐下来,进行了和谈。业主同意给我们进行工程延期,我们双方和解了。”

      而此时,已经是2015年2月8日,这正是那一年的大年三十。

      2月18日,除夕,玻利维亚I63公路项目1标ICHILO段路基施工清表启动,标志着该项目进入主体施工的实质性阶段;

      2月19日,大年初一,2标SACTA段施工清表启动;

      2月20日,再次传来捷报,120T破碎站试电运行成功。

      此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举国欢庆、万家团圆。而在玻利维亚,水电人给第一台进入工作面的挖掘机挂上了一串艳红的鞭炮,在一阵响亮的噼啪声中,终于辞旧迎新,项目真正走上了正轨。

      经过近一年的博弈,我们终于拿到了一半的路权。但这也是值得庆祝的好消息,有了路权,就能全面开工,桥梁、隧洞、路面……施工的热情,一夜铺遍。

     “后面一半的路权是在施工过程中慢慢给的。这确实也对施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是干工程哪有不难的呢,难的事情咱们趟过去就是了。”

      工程建设是一本时间浓缩的战斗史,我们总是前行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的路上,每一步都艰难,却有力量。

      工期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却又出现了。

      当初为了推动变更,张会锋至今记忆犹新,只不过再提起那时,他已经不会再觉得艰难,反而有种由衷地欣慰:“虽然当时很难,但是最终解决了。”

      短短一句话,文字简短,故事却久长。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桩基扩大头取消的变更。招标图纸关于桩基的设计是上边桩基一米二,下边桩基一米八,也就是在下边有个变径。咱们所有的桥梁都是跨河桥梁,有很大一部分桩基地点都位于河道里边,施工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就目前而言,没有单一或成套的施工器械可以实现这种施工设计。如果要按照原设计施工的话,我们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经过测算,光这一项,咱们的亏损就可能上亿。”

      变更,势在必行。

      从合同签订初始,项目部便开始同业主就变更桩基设计进行谈判。

     “变更的过程持续了一年多,当时真的是特别艰难,大家那时候几乎都认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我们还一直咬牙坚持。”

      一直到2015年6月份,这件事终于尘埃落定。

     “当时是陈刚副分局长推动这个变更,我和骆成生主要负责商谈。”张会锋回忆起来时,这场持久战的每一个细节都仍旧历历在目:“我们最开始提出这个事情的时候,监理的招标还没有完成,我们是直接和业主单位谈的。那时候我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业主直接否决了,说不可能,他们的设计没有问题。”

      的确,这份设计在受力验算上没有问题,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实施太困难了。

     “工程项目共13座桥,六千余米的桩基长度,如果按方案施工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先跟业主谈,后来是和监理谈,最后我们调研了玻利维亚所有可以进行桥梁施工的公司,发现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实施这样的施工方案。我们将我们调研的结果和与这些公司洽谈的记录都报给了业主方。”

     “在玻利维亚境内之前这样的设计方案可行,是因为他们是用在房建项目上,桩基数量少,而且都位于土质层里,有一种德国的机器可以实现这样的设计,但是咱们桩基距离长,且是在河道里,因而无法完成。”

      张会锋已经记不清他和骆成生在变更期间,到底有多少次往返于拉巴斯和项目所在地圣克鲁斯之间,他只记得最长的一次,他们二人在拉巴斯的谈判持续了45天,在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和业主、监理、设计公司来回地谈判、拉锯。

      星光不负赶路人。

      最终,业主和监理接受了中国水电提出的变更方案,并且由于桩基扩大头的取消,桩基深度要加深,业主方为此追加了投资。

      变更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滞。

      玻利维亚分为旱雨两季,I63项目地处亚热带区域,工程沿线年降雨量达到3000毫米,年降雨天数多。路基原设计是淤泥开挖换填,需要将水抽掉,淤泥挖出,再进行路基换填。

     “这样对咱们来说,工程量太大了,施工难度也很大。恰好咱们的施工清单上有一项大石回填。I63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沿线有非常多的河滩料,料源非常丰富。我们当时提出按照一种新的方式施工——抛石挤淤。在清表之后,咱们直接用粒径稍大的河滩料进行回填,就相当于直接大石回填。”

      然而这种在国内常用的施工方式,对于玻利维亚人来说,却是崭新且不可预知的,要推翻他们原有的认知去实现变更,难度可想而知。

      项目团队将中国的施工规范翻译成西班牙语向业主、监理展示,他们不接受,坚持要按照玻利维亚现行的规范进行施工,如果玻利维亚规范没有的,需要参照美国标准。然而玻利维亚的施工规范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远远落后于现在的施工情况。

      后来,事态僵持不下,中国水电主动提出先按照抛石挤淤的方式做试验段,完成之后如果达不到规范要求,业主单位不需要为此支付。

     “事实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可行的。直接大石回填碾压后的路基,测出来的沉降完全没有问题。”说到这里,张会锋的笑容舒展开来:“看到这样的结果,业主和监理都接受了我们的方案。而这是水电人倾注的无数心血,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前行的回报。

      变更,对于一个项目来说,一直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I63项目沥青路面的原设计是两层,下面层是5公分厚的普通机制沥青,上面层是4公分厚的SMA料。”

      这看似无误的设计方案,却让项目犯了难。

     “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SMA配合比中所需的木质纤维等材料,玻利维亚本国不生产,需要从周边国家巴西、秘鲁等进口,周期长,价格昂贵。而且其中所需的粉料在当地的产量有限,不能满足项目需求。通过成本分析,项目发现每一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成本要比SMA节省50美元,同时以时任总工魏伟为首的技术团队通过试验分析,得出了改性沥青+连续级配骨料(SBS)的方案在混凝土性能和使用功能上完全可以替代SMA的结论。”

      有了技术和成本两方面的坚实证据,彭朝晖更多了几分底气,他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推动该项变更,由此他又一次走上了与业主、监理博弈的变更路。

      这条路注定是不平坦的。

      最初,项目从原材料的市场供应和该国没有SMA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经验等方面入手推动变更,但业主和监理始终都没有批准,反而认为这是作为承包商的中国水电是在为节省成本寻找借口。

     “发现这样行不通后,我们就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再多的艰难险阻也吓不倒意志坚定的水电人,接二连三的打击也不能使我们灰心,项目部继续寻求着解决办法。

      吴伟至今还记得那些日以继夜,绝不放弃的日子:“后来我们对沥青骨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一项指标能满足SBS指标要求,但是不能满足SMA的指标,我们认为会因此存在质量隐患,随后发函给业主和监理,指出当地石料的化学成分问题,如果坚持做SMA,将来出现质量问题,中国水电将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柳暗花明又一村,问题的解决方案峰回路转,业主和监理最终同意了该项变更。

      负责成本管控工作的张会锋更是感慨颇多:“通过这项变更,每一方沥青混凝土我们可以节省成本约五十美元,I63项目整整有四万方沥青混凝土,这样一来,我们就节省了两百万美元!”

      这项变更的意义还不仅仅止于此。

      公司在玻利维亚承建的另外两个项目——MY69公路项目和艾尔西亚公路项目与I63项目毗邻,都是玻利维亚国家干线4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变更在I63项目上的顺利实施,对后两个项目推动SMA改性沥青混凝土变更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迹可循的先例。

      彭朝晖作为工程项目的掌舵者,不仅关注着项目的生产和经营情况,更是紧盯着业主单位的预算目标,了解业主最终可以为项目提供多少资金,通过工程量的优化调整和实施变更,想方设法的将业主的预算目标全部转化为项目的结算。

      I63公路项目在施工初期时,业主单位对初到玻利维亚的中国水电并不信任,对于各项变更的处理也非常谨慎,经常以资金不足、预算超标等原因,拒绝中国水电提出的变更想法。

      吴伟仍旧能清楚回忆起当时的状况:“工程量清单中有几百个子项,彭书记带着我们,根据变更后的设计图纸,对每一个子项都进行了工程量和费用的准确计算。”

     “通过汇总,我们发现按照原有的施工方案进行的话,业主的投资会有结余。”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项目团队就整个项目成本的分析报告向业主和监理做了详细的说明。

     “我们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彭书记一起对合同工程量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河道开挖、波形护栏等单价较好的项目,减少和取消了一些单价不好的项目。”说起这样的变更,张会锋眼角眉梢都带上了欣慰的笑意。

      这样圆满的最终结果即使时隔近两年,仍然让吴伟有些激动:“最终结算工程款达到了合同额的114.9%,项目实现扭亏为盈。”

      办公室里,同业主和监理的谈判正酣,施工一线也是热火朝天。

      I63公路项目的所有路面的沥青铺设,几乎都是段江伟一人带着劳务完成的。

      2018年9月,I63项目I标进入施工高潮。

      刘建伟回忆道:“那时段江伟在现场连轴转,白天黑夜地干活儿,他一个人足足撑了近一周。”

      9月,正是地处南半球的玻利维亚最为炎热的时节,I63公路项目更是常有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

      即便是在夜晚,裸露的地面上仍旧留有白日炽热的余韵。夜色四合,路边的丛林里有尚未睡去的昆虫声嘶力竭,施工现场忙碌如常。

      摊铺机上的大灯照到的地方亮如白昼,而在大型器械投下阴影的路边,段江伟坐在地上,困倦到了极致,合眼小憩——他已经好几天未曾好好儿休息过了。

      在这个路段,不仅是他,项目经理、总工、现场生产经理来来往往,留下了项目从上到下所有人的牵挂和努力。

      一线职工的艰辛,刘建伟都看在眼里:“项目上说过中午饭做好点儿,送过去让现场的师傅们吃饱,但其实大家根本吃不下去。”

      施工一线常年高温,送过去的饭菜,除了能解暑的绿豆汤,几乎往往是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

      而说起这些,现场的师傅们却从来没有过抱怨。

      王建党是公司海外项目能够独自操作架桥机的员工之一。

     “因为I63公路项目有十几座桥,所以咱们购买了一座架桥机。从前咱们没有使用过这个设备,当时就安排我去学。跟着厂家的人架了两跨桥,他们走了,我就自己琢磨着干。”

      这是个高危的工作,I63项目购置的这台架桥机总长度90米,自重170吨,可以架设单跨47米的桥梁。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人类显得太渺小也太脆弱了。

      面对这样近乎艰巨的任务,王建党没有怨言。他说:“工作总是要人干的,再危险的活儿都是人干成的。”

      架桥机从组装、调试、过孔,到桥梁吊装,都是王建党一手包办。

      I63项目单榀预制梁最大长度46.6米,重量近120吨。

      这样沉重的梁,王建党不知架了多少榀,他只是日复一日在烈日下,在高空中,用自己的意志和双手,撑起了这些桥梁的脊梁。

      这是一份非常操心的工作,架桥机一共四层,从上到下都是活动的部件,要用这些组装的部件将单榀重超一百吨的预制梁稳稳当当地放到桥柱上,每一榀都是一次挑战,容不得半点马虎。

      烈日下,王建党的精神总是紧绷的:“架桥机一旦出现事故就是无法挽回的,所以精神一点也不敢麻痹。我只要在架桥机上,任何人的电话我都不会接。”

      然而艰难的不仅仅是桥梁的吊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预制梁的运输,竟然会成为桥梁施工的拦路虎。

      从预制梁场到桥梁所在地,最远是28公里。

      这个看似不算巨大的数字,花费了许多人不计其数的心血。平均下来,单片梁走完这28公里再安装完,需要花费的时间是一天半。

     “由于当时新路还没有贯通,运梁路线有三分之二处在老路上,道路不能封闭,并且梁的设计尺寸不协调,我们提前设想好了各种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准备了许多应急的方案,在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我们才开展运梁工作。运梁期间所有的人员都要配齐,运输期间一直有医护人员随行,同时和当地政府合作,由警察帮助维持秩序,并且只要要运梁,就会在当地媒体上进行通知。”

      担忧运梁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刘建伟和吴伟在每一片梁运输时,都会全程跟进。

      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他们像是在风浪中前行的小船,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马虎。

     “当时吃饭就是走哪儿吃哪儿,就在路边,还得是饭送过来了,正好有地儿停车才行,不然就得一直向前开,经常下午三四点才吃午饭。”

      运梁的过程持续了近半年。

      12月底,王建党的母亲在国内进行手术,而此时,尚有十几榀梁没有运完、吊装,若他就此走了,这份工作无人能接续,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王建党没有离开,他将心中的牵挂和思念默默埋藏了起来,坚守在现场,直到将桥梁全部架完。

      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I63项目大大小小数十座桥梁,没有出现过任何事故。

      每次桥梁架好,王建党都是第一个从桥面走过的人。

      坚实的每一步,不仅是项目的推进,也是他的人生。

      不仅仅是段江伟、王建党这样的一线职工,项目经理彭朝晖,项目部的班子们,没有谁能够放下对现场的牵挂。

      彭朝晖曾经前后换过三任司机。

      并不是他为人架子大,难以相处,只是因为,做他的司机,太累了。他的车在现场就不停地跑,到最后他的司机就“罢工”了。

这是一个从来不会仅仅只坐在办公室里指点天下的项目经理。

     “司机都觉得给他开车太累了,”刘建伟至今回忆起来还忍俊不禁:“他就没有个坐在办公室等着的时候。我是现场经理,按理说现场的事情我应该比他清楚。但实际上是反过来了,现场大大小小、犄角旮旯的事情他都比我更清楚,有时候都能把我问懵。”

     “他是个腿勤的人。项目两个标段,我想着他上午去I标,下午去II标,一天也够多了,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可能刚看见他从I标走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转回来了。”

      作为现场经理,刘建伟没有想到的是,相比于现场施工,更让人头疼的竟然是同当地人打交道。

     “项目I标横穿了一个大的城市和四个城镇,你根本都搞不清楚当地到底有多少工会,再加上数不清的自然村,这对施工的影响是巨大的。”刘建伟说起来都觉得头疼:“民间组织根本不会跟你讲道理,他们只谋求自己的利益。一直到已经交完工的现在,我还在和他们周旋。”

      在这里工作的时间,刘建伟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与当地人开会、协商之上。

     “当地工会的势力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政府。我们向政府寻求帮助的话,他们有时候甚至不敢过来主持协商。虽然这些事情都过去了,但这个过程回想起来是很苦恼的,我不能够把我所有的精力放在施工现场上,但是没有其他好的办法。我必须想办法去解决这些事情,去维稳,保证我们的工程能顺利进展。”

      变更频频报捷,技术优化接连不断的背后,是I63公路项目的技术大拿——魏伟、骆成生、吴伟——日以继夜的付出。

      吴伟在I63公路项目的宣传片里,曾写过这样的解说词:

   “桥梁工程结构平顺,线型顺畅;

      涵洞混凝土光洁平整,色泽均匀;

      沥青路面平整美观,行车舒适;

      防撞护栏整齐划一,标准牢固;

      路缘石安装整齐美观;

      路面划线、标志标牌规范清晰。”

      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已经是优美的诗行。

      无需言语,项目的圆满完成已经是水电人最为忠诚也最为热忱的热爱与奉献。

      I63公路项目这一路走来,艰难困苦遍历,却也从来不乏温情。

      被问到母亲手术一事时,王建党的表情柔软下来。

     “海外工作离不开家里的支持,我爱人也是十一局的职工,都能理解的。只要家庭里边没有后顾之忧,就不会动摇的。”

      家人是远在万里的牵挂,却也是无数困苦时候最为坚实有力的后盾。

     “在这里工作这么久,能想起的事情有好多。很深刻的是,我那时候第一次来玻利维亚,见到了我的工区主任,马增刚。我跟着他干活儿,我一到那儿,他跟我说,这里有个车待会儿要出去,你跟着去街上,买个帽子,这里特别热。”陶云徳至今回忆起来时还带着感动:“他比我们年纪大,是十一局的老师傅了,后来我们都叫他马哥。”

      做工程的人也许没有华丽的词藻,也不会天花乱坠地去表白,可就是这样一个感激的笑,一句重复的“挺好挺好”,已经是最真心实意的褒奖。

      刘清华曾做过I63公路项目的财务,随着工程的结束,他如今也去了新的项目,但他会时常怀念当时。

     “那时候大家的关系都非常亲近,彼此之间真的像一个大家庭。项目慢慢进展到后期,曾经一起共事的人渐渐离开,去了别的项目或是别的国家,住宿的房子拆了一排又一排,那时候会觉得伤感。”

     “但是路一天天建起来,看见咱们自己修的路崭新而平整,一路通畅,会觉得有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会觉得自己也曾为这个项目出过一份力。”

      项目苦吗?

      的确是苦。

      可是在这种苦涩中流露出的对彼此的关怀,在重要节点顺利完成以后,大家聚在一起欢庆的时候,却酿出了独有而深刻的甜,甚至会让人在以后无数的日子里,不断地去不舍和怀念。

     “铺沥青的时候,领导班子、现场所有的人都去了。办公室里也是干得热火朝天,当初合同部做账单,所有人,就连厨房也都一起来帮忙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回想起来好像回到了高考的那段时间,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日子虽然忙碌,却很充实。”

      用一种精益求精的心态去做一个项目,像是去雕琢一份艺术品,也像是养育一个孩子。

      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付出之后,I63项目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2018年8月30日,I63公路项目II标最终移交。

      2019年5月7日,玻利维亚公路局代表Eduardo Antezana,在I63项目I标终点Mamorecito大桥桥头,宣布玻利维亚公路局正式接收该标段,这意味着I63公路项目正式移交。这不仅是水电十一局玻利维亚施工局在玻第一个成功移交项目,更是中资企业在玻首个完全移交的公路项目。同时,带动了我国约两亿元的物资设备出口。

      工程的顺利移交通车,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项目施工期间为当地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学校捐款捐物,帮助当地居民修筑道路,履行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架起了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玻利维亚总统等政府官员及中国驻玻大使先后视察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工程的良好履约,树立了中国水电品牌,为中国水电立足南美洲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公司在南美洲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榜样。近年来,中国水电在玻利维亚公路市场新增合同额达到近17亿美元。

      这是中资企业在玻利维亚迈出的一大步,更是切实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大步。

      在这片尚未被国人熟知的大陆上,水电人正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不断书写着属于我们的历史和奇迹。

 

 

  

 

 

 

施工形象

责任编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