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玛泰中 - 工业文化

主页 > 工企资讯 >

爱国情 奋斗者|高天:采气厂来了个“许三多”

贺浩/文

在驱车40多公里、翻越四座大山后,记者终于来到采气一厂延331E井场,找到了荣获集团“最美青工”称号的高天。在初夏的炎炎烈日下,他正在和工友检查每个采气树的气密情况,尽管工服已全部湿透,汗水沿着脸颊不断往下滴,他却无暇顾及,依然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作为天然气生产一线的采气工,高天日前参加集团“五四”青年表彰大会后,并没有享受单位特批的获奖休假,而是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为不影响他的工作,记者和高天约在井场外的午饭时间,见缝插针进行采访。一袋方便面,他几经谦让后拖着疲惫身子只吃了两口,但提及工作却跟换了个人似的,抖擞着精神打开了话匣子……


扎根一线 突破自我


回忆追溯至2011年,26岁的高天脱去“军装”换“工装”,从一名复员军人,入职到天然气行业。初到集气站的他,对眼前的景象“大跌眼镜”,山头连绵一望无际,一点微风都能扬起一片黄土,成群的蚊子如空气一般密实,不停地往人脸上扑。

“天然气生产总在最艰苦的地方。”已经有着几年军旅生涯的高天迅速调整心态,虽然住在彩钢房,睡在木板床,吃的是一个月换不了几样的大锅菜,但他依然对工作热情高涨。

面对毫不熟悉的工艺流程,他一点一点问,一步一步学,遇到不懂的地方,三番五次向老师傅请教,经常是一大早出去,中午回来匆匆吃口饭又急忙奔赴井场。每次巡井巡线,他都会出发前带足“装备”,沿途作详细记录,返回后总结问题四下请教,久而久之练就出了一双慧眼,只要到井场转一圈,立刻心中有数。

“当别人在休息玩手机,他就一门心思练,晚上又学理论知识,他可是我们大队的‘许三多’咧!”工友冯楠告诉记者,记得一次井场内的紧急切断阀因故障切断气源后,在值班室听到报警声的他,率先赶往井场,熟练地倒换流程,待其他员工到位后,他已及时处理阀内故障,正常运转后大家发现他的衣服早已湿透。


苦练内功 技术立身


采访期间,记者被高天画满密密麻麻图形的笔记本所吸引。据高天介绍,这些年,他和自己的团队坚持为自身充电储能,随着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专业领域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众所周知,生产一线的工作是单调且枯燥的,每天不仅面对着各样繁琐的数据和公式,还要处理各种设备、管线安全问题。队上活多忙不过来的时候,高天照样也要顶上去,每天下班后,他还要坚守岗位汇总当日生产报表。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天坚持技改探索、创新研发,他和工友们一同编写的《一种过滤分离器排污装置切换系统》,荣获了国家授权专利。

据高天回忆,大队4#集气站原有天然气采输工艺中一直存在排污装置控制繁琐、人员劳动强度大、冒罐安全隐患等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他将焦点锁定在了如何“自动排液”上,并且说干就干,毫不迟疑。他和班组成员一方面在日常工作期间查资料、绘图纸,反复拆装废旧阀门,掌握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利用节假日休假时间,赴设备厂家托关系、请师傅,仔细琢磨,潜心钻研,终于找准过滤分离器排污装置切换方式,结合内部构造原理,一举解决了难题。

这一技改创新应用不仅荣获了国家授权专利,同时实现了无人值守全天候自动排液,精简了操作人员,减少生产成本8万余元。


苦干实干 淬筋炼骨


三句话不离本行,与高天交谈,“采气”“生产”等词汇不时蹦出来。如果说这些词汇还比较抽象模糊,看到他脸上与脖颈的明显色差,那个在井场坚毅如铁的硬汉身影,便清晰起来了。

高天所在团队,承担着年11亿方天然气生产任务,相当于全厂天然气生产任务的一半,其艰巨性不言而喻。面对头绪繁多的生产情况,如何让日常生产组织高效有序运行,作为生产组“主心骨”的高天有一套自己的“十六字经”。

“搞生产就要盯现场,出成绩就要吃苦头。”在高天看来,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尽早完成地埋管线改迁问题,改迁管线听起来就是将新旧管线‘两个口’焊接在一起,但看似简单的汇合工作却并不简单,前期精心准备必不可少。为不影响天然气生产时间,保证生产任务控制计划线内,他一方面逐个排查井场安全隐患,一方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人员,对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梳理确认,每天都是加班加点吃住在单位,白天跑现场、晚上改方案,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

对于高天的实干,采访中记者着实领教了一番。采访到他和冯楠从改迁前期实地勘察、打压测试到后期施工作业问题时,他撂下记者,跟冯楠一起研究起解决办法。回过神来,连忙跟记者解释:“刚才突然有了新想法,实在不好意思。”在30多度的高温下,高天工作劲头始终“电量满格”。

当日采访结束返回生活区时,看到展板上劳模风采高天的照片分外醒目,记者回忆起高天在生产现场忙碌的身影,再次触发了对他军人本色始终未改的敬畏。